彼得一世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,因此在1721年将国名改为帝国,并自称皇帝。但是,他只当了3年多的皇帝,就病死了,享年52岁。
当然,在成为皇帝前,彼得一世已经当了39年的沙皇,官方的俄语称谓是“царь”,听起来就是“沙利”。所以,中文就将“царь”翻译成了“沙皇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彼得一世自称为皇帝后,无论是欧洲,还是中国,仍然习惯性地将俄罗斯的君主称为“沙皇”,而不是“皇帝”,这种习惯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。
沙皇的含义
实际上,俄语中的沙皇(царь)源自于拉丁语的Csar,也就是凯撒。公元前44年,凯撒大帝遇刺身亡后,几位古罗马掌握实权的领导人,都宣称自己继承了凯撒家族的名号,使得“凯撒”一词成为了罗马皇帝的头衔之一。
在拜占庭帝国时代,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时代,“凯撒”一词通常是用来指称一个皇族的亲王或君士坦丁堡的主教。
我们知道,在11世纪,基督教出现了东西大分裂,正式分出了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教派。其中,东正教的信仰中心就在拜占庭帝国。后来,东正教逐渐向北方传播,成为了俄罗斯族的主要宗教。
在俄罗斯人看来,罗马帝国是第一罗马,拜占庭帝国是第二罗马,而由俄罗斯人建立的沙皇国则是第三罗马。因此,将自己的君主称为“凯撒”,是在强调自己与东正教、罗马帝国的历史关联。
第一位被称为沙皇的俄罗斯人是伊凡三世,也就是伊凡大帝。在他的领导下,莫斯科公国的领土扩大了很多,创造出第一次的中央集权俄罗斯国家。
同时,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,并宣称自己继承了拜占庭帝国。为了博得更多的正统性,他默认了“全罗斯的伟大凯撒”的头衔。他的孙子伊凡四世继位后,就正式将“沙皇”作为了祖父的头衔。
总而言之,中文的沙皇和沙子是没有任何关系的。实际上,沙皇就是凯撒的意思,在俄罗斯文化中相当于至高无上的皇权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